日本》悠遊阪堺電車——與百年歷史的相會



旅程,可以是穿越時空,回溯到過去的年代,體會觸動人心的古老歷史。這正是我對此趟阪堺電車之旅所下的定義。

一早在大阪天王寺出發,搭上寫著開往「浜寺公園駅」的路面電車,開始今天的旅程。

阪堺電車早在西元1900年就開始營運,是大阪及堺市居民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以「路面軌道」的形式行駛,是大阪府內唯一的路面電車。不同於其他地鐵、電車,阪堺電車只有一節車廂,如同公車的造型,要在哪站下車就按下車鈴。它總共有兩條路線,分別是從惠美須町為起站的阪堺線,及我所搭乘的天王寺站為起點的上町線所構成的阪堺電鐵,並在我孫子道站匯集,開往最終站浜寺公園。



從天王寺出發,一開始車窗外景象十分繁華、高樓大廈遍佈;漸漸地,往堺市駛去,窗外景象越來越靠近民家,車廂兩旁不再是大馬路而是住宅,電車的停靠站就在房子的後方,還能看居民在等待平交道。

不久後,我們在「住吉公園」站下車,目標是參觀全日本近兩千座住吉神社的「總本社」——住吉大社。它保佑著在海上工作的人們平安,因此對離大阪灣不遠的住吉區、堺市居民來說是很重要的信仰中心。

走過住吉大社著名的景觀,也是日本大文豪川端康成同名作品裡的朱紅的「反橋」後,我們走入神社境內,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住吉大社特有建築「住吉造」,屋頂是檜皮葺,也就是以檜木的皮所葺成,神社屋頂上的V型「千木」指向當天的藍天白雲,在蒼天古木、鬱鬱蒼蒼的神木圍繞之下,給人新舊並呈的感受。



在境內,有許多家庭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來參拜,都是祖孫三代共同出席,而母親手中的嬰兒仍十分稚嫩;除了小嬰兒,也有許多孩子跟著爸爸媽媽大手牽小手,在神社內祈福、參觀。看著這樣的景象,我感覺到神社內充滿活力的力量源源不絕襲來,不時聽到孩子們的銀鈴般的嬉笑聲,圍繞在翠綠、高聳入雲的古木之下,這個擁有二百年歷史的古老神社處處充滿驚喜,偌大的神社境內縱使肅穆莊嚴,卻令人感到親切,來來往往的參拜人潮映入眼前,我不禁感受到這個充滿歷史的地域所給於人們的新活力,不管為何而求來到此地,住吉大社都讓人們能夠有心靈上的寄託,祈求小嬰兒平安長大的祖父母、希望孩子學業順利的爸媽、在擁有壯觀又巨大的楠木的楠珺社祈禱事業有成的商人;我看到住吉大社帶給當地居民抑或是大阪民眾的力量,是一種寄託、一種希望,屹立不搖的存在。



之後,我們繼續向前,電車經過大阪與堺的交界河「大和川」後,我們進入到堺市。堺市是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都市,曾挖掘出許多舊石器時代的文物,證明早在一萬多年前即有人活動的痕跡。之後,因鄰近大阪灣,逐漸發展出興盛的漁業、工業、製造業等,使得堺市有許多豐富資產與歷史文化。

在「花田口」這一站停留,參觀「堺市產業會館」。產業會館介紹這個古老城市所擁有的傳統產業,如染布、線香、刀、和菓子、腳踏車等,許多日本古老工藝皆發源於此。由於堺市生產龐大的鋼鐵,堺市的刀製品名聞日本,當天現場也有職人霍霍地磨著刀子,銳利的眼神透露出專注及自信,令人感到敬佩;而堺市的腳踏車使用量也特別高,正是因為鋼鐵產業,使的腳踏車產業十分興盛。此外,染布、線香等傳統技藝在會館內都能深入探索與了解,流程及製作方式也讓人更佳欽佩古老的技藝傳承。



想像堺市所擁有的豐富古老工藝技術,不禁使人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歷史,和它所擁有的龐大資產,著實令人讚嘆。

用完餐後,繼續探索堺市。搭乘著阪堺電車來到「大小路」,轉搭公車至位於堺東地區的「堺市役所」,也就所謂市公所。相較於剛才所經之處大多人煙稀少,堺東地區人潮、車輛逐漸變多。而來到堺市役所的目的正是要去位於二十一樓的展望臺瞭望整個堺市。展望台屹立於堺市正中心,由於四周皆無高過於市役所的建築物,視野非常遼闊,四面八方的景致都能一覽無疑,遠眺北方還能望見挺挺矗立的大阪城、西方則可見日本的門戶之一關西空港……,而展望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在堺市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墳群」,往東南方望去整片綠地,正是日本現存最大的「前方後圓」墳墓——仁德天皇陵。望向整片古墳,全是鬱鬱蒼蒼的樹木,周圍環繞著一圈濠溝,綠油油的生機盎然,未見古墳所給予人的惆悵、衰微印象;四周的住宅林立,也未有傳統墓地使人不敢或不願靠近的印象。

全長近五百公尺、十二個甲子園棒球場大小,仁德天皇陵給人肅然起敬之感,但眺望著整座陵墓的翠綠盎然,好似一座森林般充滿活力與生機,旁邊還有由其他相對較小的「陪塚」,形成了約十座古墳組成的古墳群;而仁德天皇陵的古墳群與距離較遠的反正天皇陵、屢中天皇陵、御廟山古墳等共同形成了「百舌鳥古墳群」,由二十一層樓俯瞰,是如此壯觀!真的有「登堺市役所而小堺市」之感。



環繞著觀景臺,堺市美景盡收眼底。與靜靜地躺著數百年的古墳群凝視,予人無比的遐思與情懷,不只是墳墓,那更是充滿歷史記憶的綠地,供後人所瞻望;俯瞰著天皇的陵墓不是一種褻瀆,而是敬意。在堺市役所瞭望,除了更了解堺市,也讓內心多了一種層次、多了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再次搭乘電車,我們來到此條電鐵的最後一站「濱寺公園站」,也是此趟旅程的最末站。濱寺公園是日本最早的公立公園,從西元1873年成立至今。一走入濱寺公園的正門,彷彿香榭大道般的寬廣道路,四周植滿著松樹林,而公園內約五千五百棵松樹甚至被選為「名松100選」,望向一片松樹林,好像黑森林般神秘,縱使經過漫長歲月拂拭卻仍屹立不搖;遠遠還能看到道路中央佇立著華麗的噴水池,旁邊種著椰子樹、盛開的玫瑰,好似宮殿裡的花園般華麗。左轉進入遊樂區,黃昏時分,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到高聳入天的溜滑梯玩耍、被松樹包圍的網球場有吆喝著的打網球的人們、還有拿著野球袋的學生全身灰僕僕、汗流浹背地與同伴嘻笑的返家;漫步在公園旁的「濱寺水道」,寬廣的河道、波光粼粼的水面載浮載乘著練習輕艇的選手,遙望對岸的阪神高速公路、轟隆作響的工廠運作,與充滿歷史的濱寺公園形成對比。



臨別時,再次回頭望向濱寺公園那頭即將落沉的夕陽餘暉,真的很美。

電車換了方向駛回,窗外景象從民家、大馬路、漸漸回到了繁華都市,再次經過大和川,從堺市回到了大阪。



這趟旅程濃縮成一條擁有百年歷史的鐵道,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天王寺、住吉、花田口、宿院、寺地町、船尾、濱寺公園,回程的路途中,細數著這趟旅程所經過、到達的每一站,沒有擁擠的觀光人潮,沒有令人暈眩的吵雜,旅行的探索樂趣卻在此完全併發;在這個充滿歷史記憶的鐵道上,我看到古老與年輕的結合,那是一種活力的展現,也是讓這條阪堺電車持續行駛的動力。

電車上,一些人下車,另一些人上車,他們是彎著腰用力拖著菜籃車上車的婆婆,是穿著制服正要去學校進行社團活動的高校生,是假日帶著孩子來趟電車之旅的爸爸,是從遙遠的國家來的形形色色,來來去去的人們,遊客會離開,居民卻不會,他們持續的搭著電車,持續這條延續百年的鐵道,乘載著無數的民眾、遊客,並持續創造歷史。

古老的記憶不會消失,縱使經過無數人的踩踏,它仍舊挺立在那。回溯過去,扣人心弦的歷史文化就這麼直挺挺地永存、繼續行駛。

(本文撰寫自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