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經濟至上:藻礁再見!觀塘案與地球的悲歌


(封面照片攝於桃園蘆竹富竹里埤塘)

環保署在本月8日審核桃園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一案,最終以壓倒性票數通過環評,引發眾多爭議,更因為在接近年底地方大選時通過環評,引發許多揣測。

再一次,令人失望、傷心、憤怒,生長千年的稀有藻礁生態就即將被人類的經濟發展犧牲。透過公視「我們的島——藻礁,有事嗎?」的詳細追蹤與介紹,我們會看到逐漸被侵蝕的桃園觀新藻礁被汙染、防波塊等人為因素破壞,在這隱世安居千年的藻礁突然遭受外來干擾,脆弱的它們命在旦夕。然而,藻礁卻是對附近生物至關重要的生態性統,許許多多的生物依靠藻礁維生,上千種珍貴物種棲息於此,甚至還有保育類生物。而今,這些珍貴的天然資產,恐將面臨嚴重威脅,甚至是消失。

經濟發展VS. 環境?

每到重大爭議的經濟發展議案通過環評時,行政官員總是說要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間取得平衡」。從台東杉原海岸的美麗灣渡假村,到雲林六輕建廠,再到今天的觀塘案,桃園市長鄭文燦又是那一句:「讓用電需求與環境保護盡量達成平衡」。「盡量」,怎麼做?從原先預定開發232公頃縮減至23公頃?但汙水、汙染不會影響到脆弱的藻礁嗎?

仔細想想這個被稱作「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其實不只是觀塘案,綜觀全球各式經濟發展案例,抑或進來的全球趨勢,都加深人類與地球的未來隱憂。

世界的老大哥說不要碳稅,怎麼辦?

2018年剛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長期研究氣候變遷與經濟學間的關係,甚至被稱為「氣候經濟學之父」,而在氣候變遷加劇的今日,這們學科受各界重視。其中,由諾德豪斯提出的「整體氣候變遷評估模型」所衍生出的「碳稅」極為重要,用以解決經濟發展造成的負外部性(汙染)。

根據聯合國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以目前的狀況發展下去,若不做出改變,地球與人類將在2030年時面臨難以預期的後果。因此,聯合國警告人類應該要將目前的全球平均氣溫與前工業化時期的平均氣溫溫差設定在攝氏1.5度,而非先前的2.0度。這個看似少少的0.5度至少能對北極融冰、生物系統、海平面上升等情形稍微控制。

因此,在這節骨眼上看來,「碳稅」非常重要,世界各國都在施行,也的確有其功用。如瑞典

再回到「碳稅」話題,在這節骨眼上看來,「碳稅」非常重要,世界各國積極課徵,也的確有其功用。如瑞典施行碳稅制度30年,排碳量也顯著降低,深得世界各國效法。但是世界排碳大國美國卻在2017年時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在今年否決課徵碳稅一案,因為根據調查,課徵碳稅將會造成經濟收益減少、工作機會被削檢。而這也在在顯現川普政府著重發展經濟發展的決心;但是美國民間企業、龍頭大廠如谷歌(Google)、蘋果(Apple)電腦或是各州政府都表明將會遵守協定內容,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然而,根據2017年底的報告,全球碳排放量只升不減。

還要環境生態嗎?

似乎有些偏題了,最後,再次闡述一些疑問與論點。

回到最初的觀塘案議題,難到台灣政府也是認為經濟發展高於環境保育,才讓具有重大爭議的環評通過嗎?政府以強硬手段強行通過環評案,那環評還有公信力嗎?這個孕育無數生命的千年藻礁生態,即將被不重視生態的人類糟蹋,而聯合國已警告我們離「暖化大限」更接近了,政府罔顧這樣的消息,卻口口聲聲說為了人民好?

排除觀塘取代深澳電廠的議題,政府再次「老梗重提」並強行通過,為什麼不能參考各國的做法,設想出新的、更好的解決方案?一定要讓如此具有爭議的案件通過,不只我們不懂,被踐踏的藻礁也無法理解吧。